思坦维:和园区一起成长

  

文/潇然

文章来源:《财经国家周刊》-两会产业特刊报道:走进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

     “我们公司是和生物纳米园一起成长起来的。”

     在美国,周群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可以做科研,但是,当他看到一家生物公司用

16年研发出来的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被国际大制药企业Roche(罗氏制药)收购后,产品在市

场上年销售额达到七、八十亿美元的时候,他毅然决定辞职回到中国创业。

     2005年5月,周群敏和他的两位高中同学一起创办了思坦维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思

坦维最初设立在上海。尽管上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完整的产业链,但对像

他这样的创业型公司却难以找到归属感。2007年,公司即迁到了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

    在新药研发方面,周群敏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小公司要想研发新药,必须要控制

风险,可以跟进大公司已经研制出来的同类药,这样不至于把公司带进死胡同。

     即便是大公司研发出来的畅销新药,如果研发其仿制药,也需要5—8年的时间,而且

生物药的生产工艺很复杂,能研制出同类药的公司并不会太多,何况思坦维研发的并不是仿制

药。

    研发一种新药,周期长、风险大。即使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人

的身体上也可能会有毒性,那么,整个研发就要重新进行。

    周群敏带领的团队在研发抗肿瘤药物最艰难的时候,曾经想把部分技术研发的环节外包给

专业公司去做,这样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在几乎要签协议的时候,他还是放弃了,决定坚持自己

做研发,走出这些技术瓶颈。最终,经过6个月的时间,他们团队研发出了此项技术。

    “当时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这个环节的技术研发失败,整个研发过程就要多出六、

七个月。自己创业,就是要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因为在药物上市前,公司一直在投入,除非是

大公司,还有其他产品在赚钱,否则,任何公司都无法长期支撑下去。”

     “刚搬进生物纳米园时,思坦维还处于初创阶段,园区给我们公司很多的帮助,包括

房租减免优惠、入驻服务等,部分员工还可以享受到园区政府给予的每月2000元的人才薪资补

贴;同时,中新创投(CSVC)还给我们投资了800万元人民币,这是一笔不小的支持,这些都大

大减轻了公司的负担,让我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新药研发上。”

    说起园区对他们的帮助,周群敏心存感激。

     “园区的服务非常好,适合我们这些回国创业的人,很多需要和政府打交道事情,我

们不擅长,园区都替我们做了。”

    2011年12月,思坦维申报的“广谱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项目已

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第一批项目获立项支持,并获得中央财政拨款

380万元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32万元。

    2012年底,思坦维自主研发的抗体新药已经申报临床,位于江苏太仓的生产基地也已经

动工。

   “我希望能够让中国的肿瘤患者使用上便宜又有效的药物,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治疗。”这

是周群敏的愿望。



2012年12月21日 16:03